《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慢讀者如何年讀700本書

by Jian De
0 留言

【2022/11/04更新:本篇文章已錄製成Podcast單集並上傳,請至各大平台搜尋《阿德的舒心飲》收聽!】

Pocket Casts Podcast單集連結👉https://pca.st/buhkhf9x
Google Podcast單集連結👉https://pse.is/4mqzwl

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發文,主要是因為覺得自己在寫作與閱讀量方面需要充實,因此利用這段時間找了一些相關書籍來看,充實一下自己。而今天要介紹的《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這本書,便是在這些相關書籍之列。會接觸到這本書,原因除了是因為前面提到的閱讀量之外,還有就是上網搜尋相關書評時,有網友提到作者是位慢讀者;此外,看到網路書店書籍封面的簡介,發現作者竟然能一年看700本書,不禁讓我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因此,我便開始閱讀這本書。

《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實體書與Taaze電子書封面。(圖片來源:自行以手機拍攝)

在此先跟大家說明:我讀的電子書版本是Taaze讀冊生活的PDF版,也就是跟實體書籍內頁是一模一樣的。

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人,他在前言就已經大致交代他的背景:專業書評兼慢讀者。因此,這更加讓人好奇:身為5至10分鐘才能讀完一頁書的慢讀者,為何能夠每個月寫出近60本書的書評?從前言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作者建議大家不要再逐字閱讀,而是要以新式閱讀法做「正確的瀏覽」。至於何謂「正確的瀏覽」?這就是這本書的核心主軸,作者也會在此多所著墨。

閱讀速度慢的根本原因、閱讀習慣養成的三大步驟

第一章主要是分析閱讀速度很慢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熟讀魔咒」。由於印南敦史在開始撰寫書評前是位樂評,平常喜歡聽各式音樂,因此,他也提出了如同聽音樂般的方式來閱讀書籍。第40頁提到「聆聽之後在自己內心產生的感覺,才是音樂的基本價值」,同樣可以套用在閱讀書籍上,也就是讀後感想與心得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章提到閱讀習慣養成的三大步驟,分別是每日定時閱讀、選書以快速閱讀的書籍為主、閱讀跟昨天不同的書。作者之所以建議每日定時閱讀,一開始就算只有10分鐘也好,原因是能夠養成固定的閱讀習慣;另外也可以整合時段與場景,像是早晨讀書前沖杯咖啡來喝,或是播放喜歡的音樂之類的。

至於選書為何要以快速閱讀的書籍為主?作者在書中也有解釋。印南敦史將所有書籍分為三類:不看也罷的書、無須快速閱讀的書,以及可快速閱讀的書。為何叫做「不看也罷」?他認為這類書對自己當下並非必要,若閱讀此類不適合自己的書籍,無疑是浪費時間,因此不看也罷,但對他人而言有可能是非讀不可的,因此這類書需視個人需求而定。無須快速閱讀的書則可再分為兩種:一種是散文小說等文學性較強的書籍,漫畫繪本亦可歸類其中。由於小說與散文情節中有許多含義,無法跳著閱讀,因此,看這些書勢必要花費許多時間。另一種則是翻譯版的書籍,這些書大多數都相當厚重,但因其內容豐富,無法只挑部分閱讀,故閱讀時間也會耗掉不少。而可快速閱讀的書,無論從何處開始讀起,都能夠找到切入點,這也是作者認為選書要以快速閱讀的書為主的原因。因此,作者此處提出一項創新的論點:若要養成閱讀習慣,便要大量閱讀能快速閱讀的書

▲本書作者印南敦史與書籍合照。【照片來源:新刊JP

作者還提到挑選書籍的「九一法則」:可快速閱讀的書佔九成,無須快速閱讀者佔一成。此外,作者也鼓勵大家可以同時閱讀好幾本書,例如若預定的閱讀時間為60分鐘,前半段先讀「無須快速閱讀」的書,後半段則讀快速閱讀的書。這種方式作者認為有個好處,就是讓自己不會分神,而更能全神貫注地閱讀。不過這部分我個人倒是持保留態度:原因是閱讀時我不習慣看時間,有時候一本書邊看邊做筆記,不知不覺就會超過一小時;若是訂鬧鐘,又會覺得閱讀過程被打擾,因此失去了閱讀的樂趣,可謂得不償失。所以這裡不妨將作者的意思解讀為:閱讀一本「慢讀書」時,可預先準備一本「速讀書」。若是「慢讀書」看累了,可換成閱讀「速讀書」;反之亦然。如此「快—慢—快」隨時切換不同節奏的閱讀方式,或許較能維持閱讀的動力。

第三步是閱讀跟昨天不同的書。原因為何?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現象:許多人會在自己的公事包內擺一本書,卻看了好幾天看不完,甚至好幾個禮拜都沒拿出來翻過。作者認為與其如此,不如在短時間內將一本書快速讀完,或是搭配「速讀書」來閱讀,閱讀速率便有機會大幅提升,內心也不會再有「書還沒看完」的疙瘩。因此,作者認為每天更換不同類型的書閱讀,如同吃飯時搭配不同的菜色一般,讓自己更能消化吸收書中的內容。

因應這三大步驟,作者提出一套不同於大多數現代人的生活作息方式:就是早睡早起,當隻早起的鳥兒,以進行晨間閱讀。起床後的黃金10分鐘至一小時內,是作者認為最佳的閱讀時機,閱讀的效率也會大為提升!

閱讀呼吸法的四大步驟

第三章提到呼吸閱讀法,意思是閱讀就像呼吸一般,有吸就有吐;換句話說就是將書籍知識輸入腦袋之後,以摘引的方式輸出。書中也畫了一張圖來表達其涵義:

▲呼吸閱讀法(電子書截圖)

為何印南敦史會採取摘引方式進行呢?他解釋,是因為他的書評發表在網路媒體上的緣故。作者認為,網路媒體的書評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點,便是讀者會期待閱讀該文章會產生多少幫助,而非根據書評的主觀意見決定是否買書。有鑑於此,身為書評撰寫者的他便採用摘引方式,讓讀者能夠立即接收到最精華的部份並從中獲益!

接下來印南敦史便開始介紹此種閱讀法的四大步驟:單句取樣、單句選粹、單句感評,以及自我評價閱讀成果

1.單句取樣
印南敦史建議大家以A4空白紙從書中摘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句子,並在開頭註明頁數;不須完全照抄,精簡扼要即可。當整本書的摘引做完後,可以重讀一次,等於重溫整本書的精華,讓自己的印象更深刻。

2.單句選粹
就是選出書中最有感覺的一句話作為代表。因為每個人感受不同,自然所選出的句子也不同。以這本書為例,我所選出來的一句話是「人並非長了知識,便變得偉大」。之所以選擇這句話,是因為它提醒我「謙遜」的重要性:不是有知識就比較厲害、高人一等。不僅要將知識活用落實在生活中,還要去尊重那些或許學歷不高,但生活過得相當充實的人,例如機車行的黑手師傅、清潔工或工地的粗工等。像是電視劇《瑯琊榜》中的梅長蘇,雖然貴為江左盟的宗主,但仍懂得敬老尊賢。

3.單句感評
針對前述的「單句選粹」,以簡單扼要的一句話寫出自己對該書的感想。當然,感想有可能不只一句,但作者主張無需太長,約30至40字左右即可。採用這種方式的理由,除了能縮短閱讀時間,篩選出必要資訊之外,比起以螢光筆或鉛筆畫線的方式,更能於事後立即喚回閱讀當時的心境。一日寫一句感評,一年後的感評便能超過300句,累積起來也相當可觀。

4.自我評價閱讀成果
每當儲存12本書的感評,可定期回頭重新閱讀這些摘引與感想,並挑出一本自認最棒的書。此時,也可順帶觀察自己的閱讀傾向,像是自己喜歡哪類的書籍、偏好那些思維,以及之後想閱讀何種書籍等;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知道自己要讀的下一本書,和確認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此一來,閱讀習慣便能持續下去。

可省略不看的三大部分

為了找出可省略不看的部分,以加快閱讀速度,印南敦史提出以下三種參考依據:

1.作者自述
印南敦史認為:在大多數的商業或勵志書籍中,作者的自述大多是以推銷為目的,或是滿足自己的表現欲,因此可跳過不看;但因這部分會寫出與其他書籍的差異重點,故在書店選書時,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2.個別事例.經驗談
一般書籍撰寫的順序為理論→事例→彙整;印南敦史認為:這部分是用來證明理論或最後的主張彙整,即使省略不看,也能理解前因後果。不過這部分我個人也是持保留態度,原因是因為在我完成這篇文章之前,所閱讀的《情緒陰影》一書不太適合採用這種方式閱讀。《情緒陰影》列舉數十個原型,每個原型的說明篇幅不長,但所舉的例子卻都相當直指人心,也能連結到許多其他相關主題;且我嘗試不看例子直接跳到結論,結果結論無法看懂,還是得回頭去看例子,才有辦法看懂結論在講什麼,感覺這樣會耗掉更多閱讀的時間。若是看小說就更不用講,若是跳過關鍵情節,就根本無法掌握前後脈絡;因此這部分我個人認為並非一體適用,而是較適用於閱讀社會學相關主題等論述作品。

3.煽動誇張的表達方式
印南敦史認為這部分目的大多是煽動讀者情緒,因此亦可跳過不看。

加快閱讀速度的四大步驟

第四章提到如何加快閱讀速度的方式,印南敦史歸納出四項重點:

1.仔細閱讀前言與目次
印南敦史提到:前言是導入該書的目的與綱要,讀者可據此決定此書是否要閱讀;若無法從前言決定,可再閱讀目次,原因是目次是判斷書籍架構的地圖,可從中決定必讀的部分與了解全書的來龍去脈

2.每段只讀前五句和末五句
印南敦史提及,大多數書籍的正文架構為章—節—項,他建議大家以「節」的標題為段落單元開始閱讀,而每節只看開頭五句和最後五句。同樣的,這部分我認為並非一體適用。即使印南敦史認為只看A部分和C部分,大腦會自動以B部分填補(這跟認知心理學家Bartlett提出的記憶平順化與合理化有所關聯),但有時不容易做到,而且猜半天還猜不出來,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全部閱讀來得快。

3.確定關鍵重點後再閱讀
印南敦史認為,閱讀一本書之前,自己心中會有某些期待與假設;若能帶著這些期待與假設下去閱讀,相信會更有收穫。此外,他還提到「關鍵字搜尋法」,也就是先確定不想錯過的關鍵字,之後邊搜尋邊瀏覽。這種方式在作家王乾任(Zen大)於去年所寫的《超快速讀書法》一書也有提到類似概念:Zen大認為,若能以「和製漢字」,也就是所謂的「關鍵詞」來閱讀書籍,將可大幅提升閱讀速度。這本書之後有機會再來寫一篇心得跟大家分享。

4.以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進行閱讀
印南敦史提到,要先找出自己平時閱讀時感到最舒服的一種節奏,這種節奏因人而異,而這就是所謂的「基本節奏」。找出基本節奏之後,印南敦史建議大家,閱讀書籍時至少要有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理由是能夠避免閱讀節奏過於單調,導致閱讀過於冗長乏味的狀態產生。

書籍管理與挑選技巧

印南敦史在第五章談到如何挑選閱讀的書籍,以及取得的方式和管理的方法。

1.書籍挑選

(1)訂立一週閱讀計畫,以每日一書為基本目標
身為書評撰寫者的印南敦史,目前每週可閱讀10至14本書,換算下來,每年他讀了大約700本書,其實數量相當驚人;但印南敦史並不要求每位讀者跟他一樣,而是以「每日一書」為目標:也就是一週6本、月讀25本、年讀300本書。相信大家心裡會有點疑問:一週不是有7天嗎?為何印南敦史只要求一週讀6本書就好?原因在於剩下的這一天要作為「非閱讀日」。那這一天要拿來做什麼呢?印南敦史認為,這一天可以拿來訂定下週閱讀的書目,或是前面六天當中無法閱讀的慢讀書,如長篇小說或散文之類的書籍。事先規畫閱讀書籍有個好處,就是讓自己早點結束工作或早點起床,設法擠出閱讀時間。

(2)打破興趣藩籬,以增加喜好書籍
印南敦史認為,選書雖然要以快速閱讀的書為主,但還是要在每週預定閱讀的書目清單中,插入一至兩本自己比較不感興趣的書籍,原因在於若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閱讀會流於公式化。作者在這裡並未對「公式化」多做解釋,但就我個人的解讀,比較類似「同溫層」之類的概念:若是只看自己喜歡的書,無形中窄化了自己的興趣範圍,而忽略了周遭其他可以多加探索的部分。印南敦史也提到:自己曾以樂評人的身分寫過許多CD的附錄,一開始他對這些歌手相當陌生,但後來在聆聽CD的過程中感受到樂曲的魅力,也才逐漸認識這些歌手;這種從不熟到熟悉的過程,無形當中也擴展了自己的世界觀。所以說,每週若能閱讀一些自己興趣之外的書籍,便能逐步擴展自己閱讀的興趣範圍,何樂而不為呢?

2.書籍取得
印南敦史提到,要讓選書地點具有多元性。除了在網路書店購書之外,包括像去圖書館借書、去二手書店挖寶以及去逛實體書店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這指的是取得實體書的部分;由於目前電子書也開始普及,所以在這裡也順帶一提電子書的取得管道,幫作者作點補充:除了有Kobo、博客來、Taaze讀冊生活和Play圖書等線上電子書的購買管道之外,其實各縣市的公共圖書館和各大專校院的圖書館也有購買部分電子書(包括雲端書庫和Hyread ebook),若已有該館的借閱證,可直接輸入閱讀證號和密碼便可借閱;不過缺點就跟去圖書館借閱實體書一樣,就是如果太熱門的書,有可能要花時間排隊等預約就是。

3.書籍管理
這部分指的是「看完的書要如何處理」的問題。當然,如果是從圖書館借閱的書籍比較不須擔心,直接拿去歸還即可;這裡會產生處理問題的書指的是已購入的實體書籍。印南敦史分享了自己過來人的經驗:當他發現自己囤積的書愈來愈多時,便下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把房間的書清掉一半。後來他便發現自己心態上出現兩項重大變化:一是對生活與工作變得更正面積極,二是更期待邂逅新書。因此,印南敦史認為:愈是熱愛閱讀者,愈能順利揮別愛書

再來是「書架簡易整理法」:也就是先將所有的書排在書架上,書脊朝外,目的在讓書名可見;之後依出版日期,由舊而新排列;再來從舊書中挑選出不需要的書,像是很久沒看或資訊過時等;最後記得每三個月進行一次。之所以要每三個月整理一次,印南敦史提出三項理由:

1.最近三個月閱讀的書中,也會有不再需要的書:為了讓書籍有所流動,印南敦史建議這些書應該立刻清掉。
2.三個月前出版的新書,已不再是新書;印南敦史認為,這些書就算三個月前仍捨不得丟,只要目前感覺已經不需要,便該當機立斷將這些書清理掉。不過這一點我認為還是有些例外情況,像是有些專門領域的書籍或工具書,雖然出版年份可能距今已好幾年,眼下雖可能沒用到,但不代表永遠不會用到。舉個例子,目前我的書桌上就擺了一本《張氏心理學辭典》,他是2006年重訂版,距今(2020年)已經14年了,早就超過印南敦史所說的三個月,可是要清掉嗎?絕對不行~XD,即使眼下所閱讀的書籍可能不需用到這本辭典,但若少了這本工具書,日後我若需要查詢心理學相關名詞時,勢必會造成許多不便。
3.以前留下的書,現在未必要保留:也就是說買書當下的怦然心動,三個月後可能不復存在;所以要定期檢視書籍是否還有保留必要。

終章與總結

與其他書籍不同的是,印南敦史在這本書的最後才提到自己小時候的過去:他在9歲時發生了一場意外,差點要了自己的命;後來雖然順利痊癒,但在內心卻留下不小的陰影,讓他困擾許久。印南敦史最後自我覺察到是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逃避心理在作祟,撕下了給自己貼上的標籤,也才一步步成為了今日的書評和樂評家。這段自我揭露敘述雖然不長,但可以感受到印南敦史在成長過程應該走得相當艱辛,也很慶幸作者能從過去的陰影走出來,否則這本書應該就沒機會問世了吧!

雖然這本書有些地方我比較持保留的看法,但有些觀念我還是覺得相當不錯,例如晨讀。至於單句感評的部分,我認為相當值得參考,也努力實行中!

最後附上用coggle作的心智圖,提供大家做參考:

延伸閱讀:《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透過自學四大系統提高知識戰鬥力,並提高創造性的知識生產系統

你也許會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