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紐慶:結構家庭治療學派的創始者

by Jian De
0 留言

【2021/11/02更新:本篇文章已錄製成Podcast單集並上傳,請至各大平台搜尋《阿德的舒心飲》收聽!】

Google Podcast單集連結👉https://pse.is/4mwqe6

今天10月13日是米紐慶(Salvador Minuchin)的百歲冥誕,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家族治療大師的生平、理論及貢獻。

生平

▲Minuchin於1987年在他曼哈頓的辦公室所拍攝。拍攝者為紐約時報的Susan Farley。
【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米紐慶於1921年10月13日出生在阿根廷的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父親Mauricio為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原本為自營商,在大蕭條期間商店倒閉後,改從事放牧馬匹的工作;母親Clara Tolachier為父親Mauricio的前妻。Minuchin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一位妹妹Sara Itzigsohn與弟弟Rogelio Minuchin:妹妹比米紐慶小2歲,後來成為人類學家;弟弟則是比米紐慶小8歲。高中時老師在課堂引用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話,將不良少年形容為受害者,米紐慶受此啟發甚深;後來在 1940年代就讀大學時,Minuchin因積極參與反對軍政府沒收阿根廷大學的左翼抗議活動,而被判入獄三個月。米紐慶生前曾提及,這段早期經歷後來成為啟發他去治療貧困兒童的關鍵動機。

1947年,米紐慶在阿根廷科爾多瓦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Córdoba)獲得醫學學位後,便前往以色列軍隊入伍服役。退伍後,米紐慶至美國紐約與Nathan Ackerman一同學習兒童精神病學;Ackerman於1959年自行在曼哈頓創立了家族治療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阿肯曼家族治療研究所(Ackerman Institute for the Family)。米紐慶則於學畢後再次返回以色列,去治療因二次大戰期間發生的納粹大屠殺(Holocaust)而流離失所的孤兒與兒童,開始對家庭主題產生興趣;1954年,米紐慶再至美國紐約的威廉艾倫森懷特研究所(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接受精神分析培訓,並於1967年獲得認證。在這段培訓期間,Minuchin在威爾特威克學校(Wiltwyck School,一所收容紐約市中心不良少年的學校,位於哈德遜河谷)擔任精神科醫師;因發現精神分析治療的不足,米紐慶開始嘗試採用家庭治療,並發展出其理論,即後來的結構家庭治療(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米紐慶與該校的幾位同事在1967年共同出版《貧民窟的家庭》(Families of the Slums)一書,描述了他們在該校的經歷。

▲Nathan Ackerman(1908-1971)。
照片來源:Ackerman Institute for the Family

1962年,米紐慶至加州的Palo Alto與Jay Haley(策略家族治療學派的代表者)一同工作。1965年,米紐慶應聘擔任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轄下的費城兒童指導中心(Philadelphia Child Guidance Center, PCGC)主任,並同時在該校擔任醫學院教授;此外,亦在費城兒童醫院擔任精神科主任。儘管米紐慶具創見的方法並未被中心所有人接受,但在米紐慶的指導下,該中心成為世界上最受敬重的兒童指導機構和家庭治療培訓中心之一。許多在該中心和大學工作的人開始質疑米紐慶的方法,並向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投訴。學會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調查並做出結論:米紐慶的方法程序是有效的,可以繼續進行。Jay Haley於1967年進入PCGC,與米紐慶一同工作。米紐慶於1974年出版了《結構派家族治療入門》(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一書,說明他在中心發展出的方法。

▲Braulio Montalvo(左起)、Salvador Minuchin與Jay Haley三人為同事與朋友,彼此在工作上相互協助,並為家庭治療領域形塑與創造;照片由James Keim於2013年2月4日拍攝。(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975年,米紐慶辭去中心主任一職,並擔任中心的榮譽董事與培訓主管,直到1983年為止。1984年,米紐慶從英國回到美國紐約,建立了家庭研究所(Family Studies Institute,1996年更名為「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為一個非營利的治療師培訓中心。此外,他還到了紐約大學醫學院擔任研究教授。米紐慶於1996年退休,先是搬到波士頓,2004年又搬到佛羅里達州居住,但仍持續教書和寫作;2017年10月因心臟病過世,享耆壽96歲。

米紐慶的妻子是發展心理學家與作家Patricia Pittluck,兩人於1951年結婚,育有一對兒女Daniel Minuchin與Jean Minuchin;Patricia Pittluck於2015年過世,享耆壽92歲。

理論與貢獻

米紐慶最大的貢獻有二:一是一手創立結構家庭治療學派,二是研究出對厭食症的兒童的治療方法。

米紐慶早期(1974年)認為:最能了解個體症狀的方式,要從家庭內互動模式的優勢所在進行;家庭結構先有所改變,才能讓個體症狀改變。傳統的結構家庭治療理論重要之精神意涵包括家庭結構(family structure)、家庭次系統(subsystems)與界限(boundaries)等,兩大治療目標分別是減少失功能症狀,以及透過修正家庭互動規則,發展出更合適的關係界線,帶來系統內的結構改變。近年來,米紐慶的治療模式則從原先的積極、指導與控制,轉變為幽默、接納與支持,並在專業角色上奠定基礎,更重視與案主彼此間的合作。因此,治療者較強調觀察家庭系統與個人心理狀況,及其相互產生的影響;透過對過去的探索,來了解當下的家庭關係和互動議題。米紐慶等人於2007年便據此提出家庭與伴侶評估的四步驟模式:

步驟一:擴展主訴問題。將問題症狀擴大,並深入地置於家庭脈絡中加以探索,為原本家庭所認定的問題賦予不同意義,並連結成員的主動性,成為一種能夠一同工作的氛圍。
步驟二:凸顯維持問題的家庭互動。此階段著重於探索使該問題持續存在的互動模式(行為層面),為一種循環性思考與循環性提問,如此一來便不只關注於夫妻間的兩人關係,也會關注到隱藏在兩人關係中的其他第三者。
步驟三:焦點式的歷史探索。探討那些與問題相關連的過去(情意層面),即關注個人心理動力與家庭系統的關連,是結構派家族治療中較創新的做法。
步驟四:探索與家人連結的替代方案。在治療師和家庭成員一同瞭解家庭困境的相關因素後,再繼續探索關係中的其他可能性,以推動家庭的改變。

1978年,米紐慶等人共同出版了《厭食家族:探索心身症的家庭脈絡》(Psychosomatic Families: Anorexia Nervosa in Context)一書。米紐慶主張,厭食症為一種源自於家庭的心身症狀,並強調治療厭食症必須從整體家族脈絡著手。他的治療方法結合了行為治療與結構家庭治療。書中所描述的研究最重大的發現,就是父母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到孩子,而且不只影響心理情緒,也會影響行為與生理反應。作者先以科學論文描述研究團隊的發現,之後提出治療概念,最後以個案報告的方式,說明四位厭食症患者的家族治療過程。此外,書中研究的對象還包括第一型糖尿病與氣喘病童,使家族治療的概念能被更廣泛的運用。

參考資料

許皓宜(2012)。家庭治療四步模式中治療任務與治療進程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1),73-94。
劉焜輝(2000年12月)。阿肯曼。樂詞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2296174e45c29a39465ed3509871a41a/
Colapinto, J. (2015). Salvador Minuchin. In E. Neukrug (ed.), 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Theory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pp. 661-663). Sage Publications.
Corey, G.(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 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譯,四版)。雙葉書廊。(原著出版於2016年)
Fiore, F. (2017, November 4). Salvador Minuchin, psychiatrist who revolutionized family therapy, dies at 96.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obituaries/salvador-minuchin-psychiatrist-who-revolutionized-family-therapy-dies-at-96/2017/11/04/ed8a0e40-c15c-11e7-959c-fe2b598d8c00_story.html
Metcalf, L. (2018).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 practice-oriented approach (2nd ed.). Springer Pub. https://doi.org/10.1891/9780826161253
Minuchin, S.(2007)。結構派家族治療入門(全新修訂版)(劉瓊瑛譯)。心理。(原著出版於1974年)
Minuchin, S., Nichols, M. P. , & Lee, W. Y.(2007)。家庭與伴侶評估:四步模式(楊淑智譯)。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於2007年)
Minuchin, S., Rosman, B. L., & Baker, L.(2009)。厭食家族:探索心身症的家庭脈絡(李淑珺譯)。心靈工坊。(原著出版於1978年)
Minuchin, S., Montalvo, B., Guerney, B. G., Rosman, B. L., Schumer, F. (1967). Families of the Slums. Basic Books.
Roberts, S. (2017, November 3). Salvador Minuchin, a Pioneer of Family Therapy, Dies at 96.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17/11/03/obituaries/salvador-minuchin-a-pioneer-of-family-therapy-dies-at-96.html
Salvador Minuchin (1921-2017). (2017, November 6). GoodTherapy. https://www.goodtherapy.org/famous-psychologists/salvador-minuchin.html
Sara Dina Itzigsohn (Minuchin) (n.d.). Geni. https://www.geni.com/people/Sara-Itzigsohn/6000000009074559036

你也許會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