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醫生》:推理與臨床醫學實驗的奇妙結合

by Jian De
2 留言

《流氓醫生》(House, M.D.)是一部歐美影集,於2004年在美國福斯電視台首播;2009年亦曾於公視陸續上映,當時影集名稱翻譯為 《怪醫豪斯》。第一次聽到這部影集是我還在就讀碩士班時,經由一位心理師督導的推薦,便開始觀賞這部影集。後來在碩士班畢業之後,準備諮商心理師證照考試期間,斷斷續續把該劇追完。以下會先敘述這部影集的大致劇情(有雷,請謹慎閱讀),並從中挑選一些自己覺得相當不錯或有意思的金句與大家分享,最後是一些個人簡要的心得評語。

劇情簡介

▲《流氓醫生》主要演員,由左至右依序為腫瘤科主任威爾森、醫院院長卡蒂、蔡斯、豪斯、卡麥隆、佛爾曼;其中蔡斯、卡麥隆與佛爾曼均為醫院診斷部門成員。【劇照來源:IMDb

外科醫師豪斯(Gregory House)因故跛腳且帶有厭世、自戀與反社會人格傾向,卻被醫院院長卡蒂(Lisa Cuddy)欽點,帶領該醫院的診斷部門,來處理一些棘手的特殊病例;透過團隊醫師成員彼此之間的腦力激盪,對病患產生初步可能性的假設,並實際著手治療。豪斯本人極少去與病患面對面交談,大都是透過觀察來判斷病患可能的病情。

跟心理諮商主題關聯較高的一集,是第六季的第一集〈破碎〉(Broken):當時豪斯因為濫用止痛藥物,加上一連串外在事件的打擊產生幻覺,在好友醫師也是醫院腫瘤科主任威爾森(James Evan Wilson)的陪同下,入住精神病院;戒癮成功後,豪斯原本要直接離院,但在精神病院的醫師諾蘭(Dr. Darryl Nolan)的建議下,便轉到長期住院的集體病房區,繼續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參與團體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幾位團體成員;跟這些成員互動的過程,雖然狀況百出,卻也讓他有了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機會,後來又回到卡蒂的醫院重新執業。

然而,豪斯與院長卡蒂交往後,因擔心失去卡蒂,再度使用止痛藥,隨後又因犯罪行為進了監獄。劇末,因威爾森罹患癌症,豪斯決定離開醫院,陪伴威爾斯共度來日無多的餘生。

精選金句

說謊是人性,是基本的事實。唯一不同的是謊言的內容。
“It’s a basic truth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at everybody lies. The only variable is about what.”

【第一季第21集】
▲豪斯代替生病的賴利博士在講台上為學生上診斷課,並講述三個經典病例。【劇照來源:DVD影片截圖】

阿爾維:他們擊垮你了!
Juan ‘Alvie’ Alvarez: They broke you!

豪斯:他們並沒有擊垮我。我本身就支離破碎了。現在別再崇拜我了,趕快反省一下你自己的失敗人生吧。
Dr. Gregory House: They didn’t break me. I am broken. Now stop worshipping me and go worry about your own loser life.

【第六季第1集】
▲豪斯(右)與在精神病院同房的室友阿爾維(左)。【劇照來源:IMDb

跟隨你的心很簡單;聽從你的腦很難。
Following your heart is easy. Following your brain is tough.

【第八季第6集】

心得點評

這是一部醫療寫實推理劇,與其他醫療劇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主角會透過一連串的推理來推斷病人目前可能的狀況,但不見得正確,因此常會需要多次臨床實驗才有機會成功;但有時發現正確解答時卻為時已晚,病患的生命也不見得有機會來得及搶救。儘管如此,主角在劇中的地位卻是根深蒂固且難以撼動,這或許是劇情角色的設定使然。現實生活中,要遇上這種不與病患面對面還能夠進行診療的醫生實屬不易;然而,自從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後,許多科別的醫師開始採取線上視訊看診的方式,此時的確相當考驗站在第一線的醫師對於病患病情的判斷能力。主角這種對病患病情的推理方式,也跟心理諮商中的個案概念化與心理評估衡鑑歷程相似;當然,使用的步驟和過程還是有所不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主角豪斯在劇中所表現出特立獨行的個性:也許是因為自戀的緣故,使他擔任診斷部門主管表現出相當權威的態度,也常跟病患或來醫院的陪病者有不正常的關係;加上他反社會人格的傾向,常會採取許多讓人跌破眼鏡且不擇手段的方法,只為成功治療病人。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主角豪斯高明的醫術與驚人的判斷能力,每每讓看似無法挽回的病情再次起死回生,令人嘖嘖稱奇。這種救世主的形象,讓我想到卡普曼戲劇三角中的拯救者:拯救者將他人看得比自己差或地位較低,因此會從他那個較高的位置協助他人;豪斯在劇中表現出的自負心態,或許是根源於此。此外,心理學上亦有所謂的彌賽亞情結(messianic complex),這是指一個人自以為能夠將求助者的苦難全數扛在自己的身上,就像一位救世主一樣;實際上,背後卻是透過這些行為,反映了內心被人需要的感受,來增加自身的成就感與自信。這或許對所有助人工作者是一個很好也很直接的提醒:別為了增加自身的價值感,而把被他人需要的執念投射在當事人身上;或許從內在自我肯定,才能真正彰顯自身價值。

參考資料

張堯任(2017年12月2日)。171201為什麼喜歡助人?-彌賽亞情結。https://eq99887766.wordpress.com/2017/12/02/171201%E7%82%BA%E4%BB%80%E9%BA%BC%E5%96%9C%E6%AD%A1%E5%8A%A9%E4%BA%BA%EF%BC%8D%E5%BD%8C%E8%B3%BD%E4%BA%9E%E6%83%85%E7%B5%90/
急診夜未眠(2011年6月22日)。豪斯語錄。http://decode-medicine.blogspot.com/2011/06/house-md.html
許皓宜(2018)。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遠流。

你也許會喜歡…

2 留言

張堯任 2023 年 9 月 16 日 - 下午 10:53

Thx for citation.

回覆
Jian De 2023 年 9 月 17 日 - 下午 5:34

Pleasure! 🙂

回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