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療程》:心理治療領域奇特的三人關係

by Jian De
0 留言

《危險療程》(A Dangerous Method)為2012年在台灣上映的一部電影。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十多年前還在台東全職實習時,與心理治療所的心理師們一同觀賞。以下會先敘述這部電影的大致劇情(有雷,請謹慎閱讀),並從中挑選一些自己覺得相當不錯的金句與大家分享,最後是一些個人簡要的心得。

劇情簡介

▲電影《危險療程》中的女主角薩賓娜‧史畢蘭(左起)、男主角榮格與佛洛伊德。【劇照來源:IMDb,左側右側

1904年的8月17日,於瑞士蘇黎世的波高茲利診所(Burghölzli Clinic)來了一位精神失常的女病人,名叫薩賓娜‧史畢蘭(Sabina Spielrein),由當時在該診所擔任醫師的榮格(Carl Jung,其簡要生平與理論貢獻可見此)負責治療。當時高中畢業的她,對於醫學領域深感興趣;在診所院長布洛勒(Bleuler)的建議下,榮格便邀請薩賓娜擔任實驗助手。當時榮格已婚,妻子艾瑪(Emma)亦有孕在身,榮格卻在治療過程中,被薩賓娜聰明且富才華的特質所吸引;後來甚至不惜違反職業倫理,與她發生婚外情。這段不倫戀雖然後來宣告中止,但卻成為精神分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簡要生平請見此)與榮格因為薩賓娜而開啟了病情的互動討論,卻也因她產生彼此間的嫌隙,兩人最終走向決裂之路。

精選電影金句

無論你做了什麼,都別想著能治好當事人。
Whatever you do, give up any idea of trying to cure them.

▲榮格在船上閱讀佛洛伊德的回信。【劇照來源:IMDb

這句台詞是榮格與薩賓娜因不倫戀終止一事爆發爭執時,寫信請求佛洛伊德為他與薩賓娜之間居中協調,在信中引用佛洛伊德曾說過的名言,意在強調早期經驗與創傷的重要性。我認為這句話倒是跟治療師與當事人本身的治療期待相當具有關聯性:當治療師進行心理治療時,有時由於場域的關係,需要滿足各方的期待;譬如,在學校裡,老師會希望學生能與班上同學和睦相處,而家長會期待孩子不要變壞。在這部電影中,榮格是否真的有把薩賓娜治療好?答案可能相當見仁見智:因為榮格在治療過程中,對於身為病人的薩賓娜產生反移情作用(countertransference,也就是治療者將自己與他人互動過程中的經驗,投射到當事人身上,引發了不合宜的情緒與行為),而罔顧倫理,發生不倫之戀。然而,當榮格幡然悔悟,決定「斬斷情絲」,與薩賓娜分手後,這項舉動雖然讓薩賓娜一度無法接受,但後來卻因此讓薩賓娜將注意力轉向撰寫論文上,最後竟成為一名治療師,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因此,與其期待將當事人「治好」、「治癒」,還不如協助當事人面對並接納其早期經驗與創傷,「與過去和好」,進而將內在能量導向其他更適合當事人自己的創造性方式,而非一味配合各方的需要與期待,或許會更符合並貼近心理治療的目標。

只有受傷的醫者才有希望痊癒。
Only the wounded physician can hope to heal.

▲已婚且有孕在身的薩賓娜(左)前來找榮格(右),兩人坐在湖邊,面對面談話。【劇照來源:DVD影片截圖】

榮格於1913年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後,意志一度相當消沉;這句台詞便是當時已婚且有孕在身的薩賓娜與榮格碰面時,榮格對於薩賓娜期待他「在協助病人的過程中不要累出病來」所給的回應。這讓我想起兩本同名書籍:其一是林克明所寫的《受傷的醫者》,書中提及佛洛伊德傷痕累累的童年,讓他日後在心理治療界提出了童年創傷對成年人影響的重要主張;因此,這些「心理治療大師」其實都是「受傷的醫者」,他們「救人」之前是為了「救己」。另一本書則由英國心理學家卡洛琳‧艾爾頓(Caroline Elton)所寫,書名亦翻譯為《受傷的醫者》(原文書名為Also Human: The Inner Lives of Doctors):書中將二十年間作者親身對幾百名醫生的觀察和對話加以取材,認為「醫生也是人,各有其個性、夢想和欲望,同樣也有身而為人的感性需求」;因此,作者在書中呼籲各界應重視醫療人員的情緒健康,以讓整個醫療體系和文化更加良好與健全。其實,無論是救人先救己也好、重視醫療者的情緒健康也好,重點都在於治療者的自我覺察;唯有治療者覺察自身經歷對自己成長過程造成的影響,才有「痊癒」的機會,進而協助他人。

點評與結語

這部片聚焦於女主角莎賓娜與榮格、佛洛伊德三人間的關係,在約翰‧克爾(John Kerr)的同名書籍中有更深入與詳細的描述。由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所飾演的莎賓娜,從本片一開頭,便將歇斯底里病患難以自處與控制的心理情緒,詮釋得相當到位。直到後來在負責治療她的榮格引導之下,不但覺察到自己對性虐待的喜好,並沉浸於痛苦與歡愉交錯的背後原因,其實與其早期家庭經驗有關,精神狀況因此逐步邁向復原之路;後來更進一步發表論文,並得到佛洛伊德的賞識。莎賓娜對榮格完全死心之後,便返回俄國,成為一位精神分析師。 榮格和薩賓娜之間的關係,等於向佛洛伊德證明了治療師的情緒與人性無法被排除在治療關係之外;這亦使得佛洛伊德改變了他對醫病關係的看法。

參考資料

陳和謙(2022年7月5日)。移情與反移情是什麼?── 行外人的筆記整理與心理學老師的評論補充。https://medium.com/%E8%B5%B0%E5%9C%A8%E9%80%9A%E5%BE%80%E7%90%86%E6%83%B3%E7%9A%84%E8%B7%AF%E4%B8%8A/%E7%A7%BB%E6%83%85%E8%88%87%E5%8F%8D%E7%A7%BB%E6%83%85%E6%98%AF%E4%BB%80%E9%BA%BC-%E8%A1%8C%E5%A4%96%E4%BA%BA%E7%9A%84%E7%AD%86%E8%A8%98%E6%95%B4%E7%90%86%E8%88%87%E5%BF%83%E7%90%86%E5%AD%B8%E8%80%81%E5%B8%AB%E7%9A%84%E8%A9%95%E8%AB%96%E8%A3%9C%E5%85%85-48a37d06799e
Kerr, J.(2019)。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陳雅馨、楊晴譯,二版)。商周。
Wikipedia (2022, July 25). A Dangerous Metho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_Dangerous_Method

你也許會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