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陰影》Part 2:第一章

by Jian De
0 留言

【本書心得系列文:導讀與前言第二章情感原型的前三個原型第三章思想共通原型第四章行動共通原型第五章欲望共通原型與結語

《情緒陰影》實體書內頁第一章與電子書內頁第一章。【圖片來源:自行以手機拍攝】

接續之前的文章,書中一開始提到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以說明情緒陰影在負面情緒背後運作的方式;隨後定義何謂情緒陰影,並舉出「權威式的長輩」的例子。

美國臨床心理師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在《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一書中曾提到相關的主題: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而言,權威代表一切;儘管內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實際上卻是在逃避深刻的感受。這些父母也擔心,流露愛意會有損自己身為父母的權威。該書也提出應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有三種方式,包括:一、適時打斷舊有模式;二、成為關係的領導者;三、放下期待,更容易接納彼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

緊接著是情緒陰影的四種發展方向。其中第一點跟精神分析的治療方向相當吻合,也就是著重探索個人過去經驗,才能夠修通,繼續向前走。第二點提到阿翔的例子,則是讓我想到OCPD和非理性信念。所謂OCPD,就是強迫性人格障礙症(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縮寫;它跟強迫症(OCD)不同,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強迫的傾向,具有完美主義,但不影響個人生活。 像是公視於2019年播出的迷你劇集《魂囚西門》的主角魏松言,他常把許多鉛筆削尖並排整齊,以及在衣櫃中有許多排列整齊的白襯衫,都是OCPD相當典型的例子。

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則是由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的代表人物Albert Ellis所提出,指的是個人在兒童時期從重要他人身上學到的信念,透過自動暗示(autosuggestion)與自我複誦(self-repetition)主動強化,使個人將原本無害的事情,思考成嚴重的、負向的、毫無希望的結果,並產生痛苦、憤怒或無望等情緒。阿翔的潛意識有許多應該依循的規則(完美主義),可能是過去經驗中由某些人或情境所教導,便是一種非理性信念。REBT的治療者主張:非理性信念可透過被駁斥,直到不再被這些信念所控制,或將其影響程度降至最低。此處作者則是建議阿翔可探索「傳道者」與「處女」原型:其中「傳道者」跟規矩有關,「處女」則跟追求完美有關;之後提到這兩個原型會再加以說明。

第三點提到家賢的例子,並建議家賢去探索「復仇者」原型,其中可能還隱藏著「創傷小孩原型」。復仇者原型在戲劇與電影上運用得相當多且廣,像是復仇者聯盟系列的電影、《來魔女食堂吧》中的趙熙羅、《後宮甄嬛傳》中的甄嬛、《武媚娘傳奇》中的高陽公主、《瑯琊榜》中的梅長蘇、《延禧攻略》中前半段的魏瓔珞、黑化後的嫻妃與嫁給傅恆後的爾晴、《皓鑭傳》中的公子蛟與公主雅等等。之後若有機會提到相關的原型與主題會再提。

第四點提到安琪的例子:安琪本身明顯有怯場(stage flight)的議題,而背後則是潛藏著自己「被喜歡與否」的議題;因此,作者建議安琪去探索「萬人迷」原型,暫時抽離此種恐懼感,去思考到底是他人的確不喜歡自己?或是其實只是自己的想像,根本是自己不喜歡自己?此外,關於如何克服怯場,市面上也有一些相關書籍可閱讀,如《再也不怯場:克服社交焦慮,接納自己》《不怯場說話術:不擅言詞者也能學會的66種表達技巧》等等,供大家參考。

再來就是書中提到要自我覺察的部分:其實,時時刻刻都是自我覺察情緒的最佳時刻。如同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在《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所提到的:覺察就是觀察自己腦袋裡面思維的能力,作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緒之流的觀察者。

緊接著書中以榮格理論與Caroline Myss的原型卡為基礎,並以四大面向(情感、思想、行動、欲望)來區分,對應到的共通原型分別是受害者(victim)、破壞份子(saboteur)、小孩(child)與小丑(clown)。

書中也提醒讀者:原型本身有相對(兩極化)的特質,但特質的好壞僅限於主觀感受的存在,而非客觀物理世界的真實。此處以毛澤東與賓拉登為例,說明他們在某些場域可能是英雄,但對另一相對場域而言,可能是心理陰影。這也印證了「英雄需要陰影才能存在」這句話。也就是說:原型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灰色地帶,因此毋需在其中作過多的價值判斷。

後面將再繼續說明四大面向,即情感原型思想原型行動原型欲望原型,請大家期待~

參考資料

胡展誥(2017年7月29日)。保持思考的彈性,屏除「非理性信念」——在黑與白之間探索灰色地帶。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3995
Corey, G.(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 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譯,四版)。雙葉書廊。(原著出版於2016年)

延伸閱讀

Part 1:導讀與前言
Part 3:情感原型
Part 4:思想共通原型
Part 5:行動共通原型
Part 6:欲望共通原型、結語

你也許會喜歡…

留言